孩子咬手指是缺乏安全感?

发布时间:2020-06-12 16:28 来源:未知
字号:

养育过孩子的家长都会注意到,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很自然的学会咬手指,就像天生的本能一样。

咬手指虽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,但那也只是一段时间而已。不同年龄阶段,孩子“啃咬”行为成因不同,父母只有清楚孩子的成长法则,才能帮助孩子及时纠正行为。

一般来说,孩子咬手指的成因是这样的:

1岁内,宝宝咬手指是因为处于口腔敏感期,吸吮手指能够促进宝宝智力发展,同时宝宝能够获取安全感;

1岁以后,有部分宝宝会自动戒掉咬手指的习惯,但仍有一部分宝宝会继续啃咬手指;

1-2岁,如果这时候宝宝还在咬手指,那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了,家长要及时制止,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手指或牙齿变形;

3-4岁,如果孩子仍经常咬手指,其实是孩子为了在心理上寻求婴儿时期的安全感表现,心理学将其认作为“倒退”现象;

4岁后,如果孩子依旧改不了咬手指的习惯,这是孩子安全感不足和焦虑状态持续的体现,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找到具体原因,对症解决。

为什么说孩子“啃指甲”的行为是缺乏安全感呢?

心理学研究显示,“啃咬”动作,能够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慰藉,是孩子内心抑制焦虑、得到暂时安心的方式。

如果一个孩子,反复受到负面情绪,那么啃指甲就会渐渐成为他减压的习惯,最终变成无意识行为。一旦负面情绪来袭,就会自动开启“啃咬模式”。孩子啃咬的时候,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早已把指甲给啃秃,有些人甚至还会啃出血来。

对于啃指甲上瘾的孩子而言,别人的痛或许就是痛,但在这些孩子的感受中,"痛感会变成快感",这种体验,无形之中埋伏孩子心理扭曲的隐患。

儿童心理学家佩斯也指出:啃指甲"上瘾"的孩子,长大之后会有"自虐倾向"。他们的性格往往偏激、充满暴力、还会孤僻不合群……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。

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,及早纠正,不要等到孩子出现了伤害行为,才开始着急,到处求医问药。

孩子有这样的行为,不是身体缺了什么维生素,而是他们的心理缺了营养。

事实上,

小小啃指甲行为背后,隐藏了危险的隐患,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
据相关调查显示:宝宝通常在3-4岁后痴迷于啃咬指甲,学龄前儿童咬甲癖的患病率是23%,7-10岁的患病率为20-33%,而到青春期则会达到顶峰——45%,啃指甲的习惯,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,年龄越大越难改掉习惯。

2018年有新闻报道,20岁的女生Courtney因为啃指甲习惯,把她的整个大拇指的指甲盖给全部啃了下来,没想到引发了肢端甲下黑色素瘤!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癌!并且是恶性的。为了不让癌细胞继续扩散,不得不截掉了大拇指。

如果发现自家孩子有啃指甲的习惯时,一定要重视起来,孩子小,自控能力虽差,但可塑性却高,家长越早帮助到孩子,孩子能越早摆脱坏习惯。

习惯不是一天养成,那么应该如何纠正呢?

俗话说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

01

溯源,才能除根

凡事有因,如果父母发现孩子频繁啃指甲却改不了,那么就要帮助孩子去找一找原因: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?还是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变得委屈?

家长只有找到最根本原因,才能帮助孩子打开心结,把问题解决了,那么再去纠正习惯,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。

02

无痕,才易消痕

很多家长一旦意识到孩子啃指甲成了心理问题,就会特别想帮他们迅速纠正,不断提醒,甚至动用粗暴强制手段。

但是,物极必反,越强调越深刻。因此家长不要过于激进,多一点耐心给孩子,毕竟“病去如抽丝”,孩子需要时间来调整。

03

有爱,才有动力

有些妈妈的做法就很好,比如给孩子的手指画上漂亮的图案,孩子看了满心喜欢,一旦要放到嘴里时,这些图案就像在对孩子提醒:不能啃!不能啃!

既是提醒,又充满对图案的无比喜爱,这种感情,会让孩子向内产生自制力,从而来克服坏习惯。

图说天下

健康头条
育儿知识
女人健康
饮食减肥